在李白所创作的七言绝句《北风行》中,“燕山雪花大如席”一句尤为经典,这句话的意思是,燕山的雪花大的仿佛席子一样,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。这首诗对北风雨雪的渲染很出色。
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全诗
北风行
唐·李白
烛龙栖寒门,光曜犹旦开。
日月照之何不及此,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。
燕山雪花大如席,片片吹落轩辕台。
幽州思妇12月,停歌罢笑双蛾摧。
倚门望行人,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。
别时提剑救边去,遗此虎文金鞞靫。
中有一双白羽箭,蜘蛛结网生尘埃。
箭空在,人今战死不复回。
不忍见此物,焚之已成灰。
黄河捧土还可以塞,北风雨雪恨难裁。
译文:
传闻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,住着一条烛龙,它以目光为日月,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。
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!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。
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,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。
在这冰天雪地的12月里,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里不歌不笑,愁眉紧锁。
她倚着大门,凝看着来往的行人,期盼她老公的到来。她的夫君到长城打仗去了,到今天未回。长城那个地方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,夫君你可要保重啊。
老公临别时手提宝剑,救边而去,在家里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。
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,一直挂在堵上。上面结满了蜘蛛网,沾满了尘埃。
现在其箭虽在,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!
人之不存,我何忍见此旧物乎?于是将它焚之为灰矣。
黄河虽深,尚捧土可塞,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,好似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,无边无垠。
北风行赏析:
《北风行》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古诗。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老公战死的悲愤心情,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,挑起战祸的罪行。诗人从一个“伤北风雨雪,行人不归”的一般题材中,出神入化,点铁成金,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,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,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。全诗信笔挥洒,时有妙语惊人;自然流畅,不露斧凿痕迹。它抓住焚毁白羽箭的行动来刻划思妇睹物思人的矛盾心理状况,捧土塞黄河的比喻突出了思妇“恨难裁”的愤怒心情,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。其他如“燕山雪花大如席,片片吹落轩辕台”等,也历来让人们称为诗歌中夸张的典范、比喻的佳句。
诗词评价:
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。鲁迅在《漫谈“漫画”》一文中说:“‘燕山雪花大如席’,是夸张,但燕山到底有雪花,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,使大家立刻了解燕山原来有这么冷。假如说‘广州雪花大如席’,那就变成笑话了。”只有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才有生命力。叶燮的《原诗》又说,夸张是“决不可以有其事,实为情至之语”。诗中“燕山雪花大如席”和“黄河捧土还可以塞”,说的都是日常决不可能发生的事,但读者从中感到的是作者强烈真实的感情,其事虽“决不可以有”,却变得真实而可以理解,并且收到比写实强烈得多的艺术成效。此诗信笔挥洒,时有妙语惊人;自然流畅,不露斧凿痕迹。无怪乎胡应麟说李白的乐府诗是“出鬼入神,惝恍莫测”。
有关《北风行》的复习资料:
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
A.本诗中“停歌”“罢笑”“双蛾摧”等细节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,塑造了一个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。
B.“金鞞靫”一句,写思妇忧念老公,但路途迢远,无由得见,只得用老公留下的文字和箭袋来寄托情思。
C.末二句烘托出悲剧氛围,与白居易《长恨歌》中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D.本诗雄奇豪放,语言夸张,意境壮阔,情感强烈,有震惊人心的力量,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李白诗的风格。
【答案分析】这道题选择B项。过去女子大都不识字,老公留下文字女子也看不明白。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对于“文”字的认识,“文”字在古文中一般作为通假字“纹”来理解,如“又北二百里,曰发鸠之山,其上多柘木,有鸟焉,其状如乌,文首,白喙,赤足,名曰:”精卫“,其鸣自詨。”文首:头上有花纹。文,同“纹”,花纹。首,头。